在广东云浮,石头不仅是自然的馈赠,更是生活的艺术、致富的源泉。当大多数人的目光聚焦于精美的石艺成品时,一位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,却将他的匠心倾注于一块块“活”起来的石头之上——他让石头成为农民手中的“金钥匙”,开启了一扇通往技能致富、产业振兴的大门。他,就是曾云平。本期《粤匠担当 兴农之道》专栏稳赢配资,带你走进曾云平的“点石成金”之路,看一位匠人如何用技艺撬动一个特色产业,带动一方乡亲共同富裕。
稳赢配资稳赢配资
从“独奏”到“合唱”:一位匠人的初心嬗变
走进曾云平的“石艺技能大师工作室”,叮当作响的刻石声此起彼伏,空气中弥漫着石粉的气息。曾云平穿梭其间,时而俯身指点,时而亲手示范。这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谈得最多的却不是自己的作品,而是“他们”——那些从他这里走出去,如今已独当一面的农民工匠。
“云浮的石艺,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艺术。”曾云平感慨道,“上世纪80年代,我们‘靠山吃山’,靠的是力气;现在我们要‘买世界卖世界’,靠的是技艺和脑子。一个人手艺再好,也只是独奏;只有让更多人学会这门手艺,才能奏响乡村振兴的宏大合唱。”
正是这份“合唱”的初心,驱动着曾云平完成了从“工于艺”到“授人以渔”的转变。他将自己三十余载积累的石雕技艺系统梳理,化繁为简,在政府和行业的支持下,先后建成了“技能大师工作室”“石艺实训传承基地”和“石艺珍品馆”。这里,不再只是艺术创作的象牙塔,更是培养乡村能工巧匠的“黄埔军校”。

曾云平日常指导雕刻工人。

“授渔”之道:把高深技艺化为谋生法宝
如何让没有美术基础的农民,也能快速掌握一门看似高深的石雕技艺?曾云平有一套自己的“方法论”。
“我们不要求学员一开始就搞创作,那不现实。”曾云平介绍,他的培训体系是阶梯式的。“先从认识工具、学习最基础的打磨、切割开始,再到模仿简单的纹样和构件。我们把复杂的石雕作品分解成多个工序,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,专精于其中一环,先解决就业,再谈艺术升华。”
这种“模块化、工序化”的教学,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。徒弟向伟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。十年前,向伟还是一名在石材厂做粗加工的重体力工人,收入微薄且不稳定。进入实训基地后,他从最基础的平面雕刻学起,凭借踏实和专注,很快掌握了核心的浅浮雕技术。“曾老师不仅教技术,更教我们怎么看懂图纸,怎么理解造型。”如今,向伟已成广东省初级工艺美术师、云浮市民间艺术大师,带着周边村民从事手工雕刻各类家居饰品,月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,“以前是靠力气吃饭,心里没底;现在是靠手艺吃饭,踏实。”

曾云平(右)与向伟(左)交流雕刻技艺。
在曾云平这里,像向伟这样实现人生蝶变的农民不在少数。据统计,经他培养的民间人才中,已有400多人次获得各类奖项和职称,更有300多人凭借传承的技术经验,在石艺创作生产中实现月收入过万,真正实现了“一技在身,终身受益”。

“品牌”之力:让云浮石艺走向世界舞台
个人的技艺传承,解决的是“点”上的就业;而一个区域公用品牌的崛起,则能拉动整个“面”上的产业。曾云平深谙此道,他用自己的名气和技艺,成为“云浮石艺”最闪亮的名片。
他组织带领云浮石艺赴国内外参展参评,让源自乡间的工匠作品登上大雅之堂;他积极参与恢复“伍丁诞”民俗文化活动,并成功策划组织两届“全国伍丁杯大工匠现场雕刻竞赛”。

“伍丁诞”民俗文化活动
“别小看一个‘伍丁杯’竞赛,”曾云平说,“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,更是一个集技术交流、产品展示、订单洽谈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。”竞赛期间,全国的石材商、设计师、采购商会齐聚云浮。本地的石材供应商接到了订单,负责后勤保障的村民忙碌起来,更多的年轻工匠在比赛中脱颖而出,被大企业一眼相中。“一个赛事,盘活了一条临时但高效的产业链,让各行各业的农民都参与进来,共享红利。”
正是通过这种“大师IP+品牌活动”的模式,曾云平为云浮石艺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。从北京奥运北安桥的栏板雕刻,到塔吉克斯坦总统官邸的装饰工程,这些曾云平承接的代表性项目,其背后的具体制作,大量分包给了本地合作企业和跟随他的农民工匠团队。他以“云浮云龙石雕”的品质标准整合上下游资源,让昔日只能从事粗放加工的本地工匠,有机会参与到顶尖工程中,提升了整个云浮石艺的附加值和知名度。

展望未来:让匠星之火燃成振兴原野
三十多年来,曾云平及其企业累计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人次,帮助惠及企业2000多家。数字背后,是一个个鲜活家庭的命运改变,是云浮石艺产业根基的不断夯实。

一石一世界,一匠一乾坤。曾云平以石为媒,以匠心和情怀为笔,不仅雕刻出精美的艺术作品,更描绘出一幅技艺传承、产业发展、农民增收相辅相成的壮丽“云浮画卷”。回顾来时路,曾云平认为,乡村工匠的联农带农,核心在于构建一个“艺术价值—市场价值—人的价值”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。“技艺是根,产业是叶,农民是土壤。只有根深叶茂,土壤才会肥沃。”
展望未来,他希望政府和社会能给予乡村工匠更多的支持,尤其是在搭建更广阔的市场营销平台和提供创新金融支持方面。“我们要让年轻人看到,回到家乡,拿起刻刀,同样能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,能成就一番事业。”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振兴
来源:南方农村报稳赢配资
第二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